您的位置: 首页 >社区教育>家教园地>详细内容

家教园地

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4-05-20 09:54:08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:“细节决定成败,习惯决定一切。”尽管我觉得习惯不一定能决定一切,但习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一点却是勿庸置疑的。孩子的习惯对孩子的学习而言,则更是重要。

良好的习惯是在平时的生活中逐步养成的,学习习惯更是如此。

那么孩子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当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?

一、要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

我们常说,上课认真听讲,就能解决课后作业做不起来的问题。这说明上课认真听讲的作用是如何大。然而,有好多的孩子不懂得这个道理,上课时总是喜欢做小动作,喜欢开小差,老师讲的内容基本上听不进。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。

作为一个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,上课时总是积极的跟着的讲课内容转。我在上中学时,我的一个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同学说过:“抓紧上课时的四十五分钟,加上课后及时的复习,老师讲的内容基本上就都能理解了。”那么学生的注意力该怎么跟着老师转呢?

一是眼睛盯着老师。眼睛盯着老师,这是认真听讲的首要条件。曾经有一些孩子告诉我:“眼睛老是盯着老师时,我的思想就不敢开小差,老师的讲课内容就得全部听进了。”眼睛盯着老师,这是孩子上课时必须做的到的第一点。

二是耳朵顺着老师。老师讲课时,难免有一些讲错了的时候,如果学生在听课时觉得老师哪句话讲错了,也应当积极地去听,而不能因为老师某一句话讲错了,而是死盯着不放。如果学生听到老师哪句话讲错了,完全可以在课后与老师提出来。而千万不要在课堂上死纠住的错误之处不放,那样的话,受害的只有是孩子自己。

二、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

每天课后的复习,对孩子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。而这一点往往不被孩子所重视,而且好多的家长也对此并不重视。他们往往认为孩子只要完成了当天布置的作业就算行了,其实这是一种比较消极的看法。孩子每天对当天所学知识的复习,是对当天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巩固。在动手做家庭作业之前,孩子最好是对当天所学的内容进行一次复习,对当天在课堂上讲授的重点进行必要的理解,这是做好作业的前提条件。如果孩子能养成这个习惯,就能很好地理解老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,无论是对做当天的作业、还是对当天所讲的新内容,都是一个很好的过程。

三、要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

独立完成作业,这本无需要说,但是,在我女儿上初中的时候的一些情况却让我不得不对此说几句。我女儿在上初中的时候,经常有她的一些同学打电话或通过其他途径与我女儿对作业。说是对作业,其实是抄作业。我女儿将“ABCD”报一下,对方将我女儿所报的答案全部写到了作业本上,尽管作业是全对,但,他们对为什么选“ABCD”却不知道。到了考试时遇到这类题目时还是一筹莫展。所以,我说,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,对孩子的学习来说,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。

四、要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

孩子在做作业过程中难免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。其实,我在前文中已经说过,应当鼓励孩子多提问题,因为孩子提问题的过程,也是孩子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的一个过程。如果孩子为做作业而做作业,而不去动脑筋的话,那尽管作业完成了,也只是“完成”了作业而已。

五、要养成寻根究源的习惯

寻根究源,实质上是对问题的不断探究。如果一个孩子养成了对任何事都喜欢寻根究源的习惯的话,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,也是一个能从课本和课堂之外学到更多知识的孩子。作为父母,在孩子做完某一门功课后,应当向孩子提出几个与当天作业有关的问题,这样,既能启发孩子对当天作业的思考,又能养成孩子善于提问的习惯。这是做作业本身所难以达到的目的。
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